家长课堂:避免三种教育方式让孩子“越学越笨”
【来源:易教网 更新时间:2025-01-10】在当今社会,家长们普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学业上取得优异的成绩,成为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材。然而,美国幼儿教育专家莉莲·凯茨通过多年研究发现,许多孩子在学习过程中,由于某些不当的教育方式,逐渐产生了对学习的无能感,最终丧失了自信心,给人留下了“越学越笨”的印象。事实上,这种“笨”往往是后天形成的。
本文将探讨三种常见的教育方式,它们不仅无法帮助孩子提高学习能力,反而可能导致孩子失去学习的动力和兴趣。
过高的学习目标
在现代社会,家长们普遍对孩子的期望值较高,希望他们在学业上出类拔萃。然而,有些家长在制定学习目标时,往往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和智力发展阶段,一味地给孩子分派超出其能力范围的学习任务,却又不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。这种做法的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。
孩子在面对高难度的任务时,常常感到无所适从,每次尝试都以失败告终,很难体验到成功的喜悦。长此以往,孩子会逐渐产生自我怀疑,认为自己真的很笨,从而丧失了学习的信心和动力。
例如,一个六岁的孩子如果被要求独立完成复杂的数学题,而家长却没有耐心解释解题的方法和步骤,孩子在多次尝试无果后,很容易产生挫败感。相反,如果家长能够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,逐步引导孩子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,孩子在不断进步的过程中,会逐渐建立起自信心,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。
过早的知识传授
“望子成龙”是许多家长的心愿,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,一些家长过早地对孩子进行读、写、算等知识的训练。然而,这种做法往往忽视了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发展规律。幼儿的大脑发育尚未成熟,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成人有很大的不同。在这个阶段,孩子更需要通过游戏和探索来学习,而不是机械地记忆和背诵。
研究表明,过早的知识传授不仅不能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,反而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,降低对学习的兴趣。孩子虽然能够鹦鹉学舌地记住一些知识,但由于缺乏真正的理解,这些知识很难在他们的脑海中扎根。此外,过早的知识传授还可能剥夺孩子自由探索和创造的空间,限制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。
例如,一个三岁的孩子如果被迫每天背诵大量的汉字,而没有机会通过游戏和互动来感受语言的魅力,那么他在未来的学习中可能会感到枯燥乏味,缺乏学习的积极性。相反,如果家长能够通过讲故事、唱儿歌等方式,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触语言,孩子会在不知不觉中建立起对语言的兴趣和热爱。
过多的负面暗示
心理学研究表明,外界的言语和行为暗示对孩子的心理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。一些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,习惯性地说孩子“真笨”,有时是出于愤怒的批评和责骂,有时是为了谦虚而贬低孩子,还有时是以昵称的形式表达不满。无论家长的初衷如何,孩子接收到的信息都是“自己很笨”。
这种负面暗示会逐渐渗透到孩子的潜意识中,导致他们产生严重的自卑感,开始自我怀疑,甚至拒绝新的知识进入记忆库,从而真的变得“越学越笨”。
例如,一个孩子在做作业时遇到了困难,家长如果只是简单地批评孩子“真笨”,而没有耐心地指导和帮助,孩子在面对类似问题时,往往会因为害怕失败而选择放弃。相反,如果家长能够用鼓励和支持的态度,帮助孩子分析问题,寻找解决方法,孩子在不断尝试中会逐渐建立起解决问题的能力,从而变得更加自信和勇敢。
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自信
每个孩子都有不同于他人的长处,即使学习成绩不佳,也不应该被贴上“笨孩子”的标签。家长要认识到孩子的弱点,更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潜能,用欣赏和鼓励的眼光看待孩子,这样才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,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。
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
人在成功时,大脑会释放一种名为“内啡肽”的快乐激素,这种激素能够驱使孩子重复体验成功的快感。因此,家长在日常生活中,可以创造更多的机会,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。例如,在做游戏、做手工、做家务时,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大胆尝试,适度引导。
当孩子参加手工比赛,但捏出来的老虎像兔子时,家长切不可嘲笑甚至羞辱,而应指导孩子重新认识两者的区别,并协助做好。
鼓励孩子探索
每一次探索都是学习的机会。家长在鼓励孩子探索时,不要给孩子设定过高的目标,而要“为孩子找一棵矮点的苹果树,让孩子踮起脚就可以摘到苹果”。这意味着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实际能力,设置合理的目标,让孩子在不断挑战中逐步提升自己。
例如,如果孩子对科学实验感兴趣,家长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实验材料,让孩子在安全的环境中自由探索,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科学原理的理解。
保护孩子的兴趣
前苏联的一位教育家在给孩子们上课时,准备了一个“发言球”,一边往下扔,一边提问,谁接到球就回答。有人表示不解,认为这是多此一举。但教育家回答说,没有“发言球”,孩子就可能没有了发言的兴趣。这个例子告诉我们,保护孩子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。
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,要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,不要强迫孩子去做他们不喜欢的事情。例如,如果孩子对音乐感兴趣,家长可以为孩子提供乐器,鼓励孩子多听多练,而不是强迫孩子去学习他们不感兴趣的学科。
允许孩子失败
发展心理学家指出,孩子还不具备自我评价能力,大多是靠他人的态度来认识自我。因此,家长对孩子的失败经历要给予足够的包容,不要用怜悯的态度对待孩子,也不要劈头盖脸地责骂,而要让孩子明白,失败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事情,勇敢、聪明的人会从失败中吸取教训,继续努力。
例如,当孩子在一次考试中成绩不理想时,家长可以安慰孩子,告诉他们失败并不可怕,重要的是从中找到不足,改进方法,争取下次做得更好。
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,要避免过高、过早、过多的负面教育方式,而是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潜能,用欣赏和鼓励的眼光看待孩子。通过创造更多的成功机会,鼓励孩子探索,保护孩子的兴趣,允许孩子失败,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,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,让他们在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。